此事发生的背景情况:
1. 上学期读了一遍《逻辑哲学论》 ,这学期初读了《维特根斯坦传》,他处理问题的态度和方法太启发人了
2. 前段时间通关了Stephen's Sausage Roll,特别难,但因此增强了我处理困难问题的自信
3. 我好久没看书了,接下来想读《意识探秘》
4. 前一晚因为B站开放纪录片库回看了《深入大脑》
(0:11) 刚上床,之前在看深入大脑。
想象如果一个人正十分清醒,但处于感官剥夺状态,并且大脑不产生任何幻觉、情感、笔记,而且没有自我意识,那么此刻这个状态就是宇宙本身的样子。
意识和存在本身是一回事?——不,不对,太草率了。
如果存在一个大脑之外的观察者,当我睡着时它离开了我而去观察另一个人,由于它沉浸在这观察中,不会记得之前在观察我,如果它某天回到我身上,也不会记得观察过别人。呃……
白天:意识虽然不能说是一个物,但可以说是一个事实——和物理规律一样类型的存在。
——其作为事实,同诸事物,是处于并列关系中,而不是涌现关系中。
但它也并不那么独立,因为它只是事实的映像。
如果我们问:映射给谁?我们永远得不到最终的答案,因为会形成“那么那个谁又是哪儿来的?”这样的的追问链条。
意识的主观性又是怎么回事儿?
之前有人说的:意识是宇宙体验自身的方式
意识是空的
意识是宇宙这个集合中包含的空集?——不对。
别的脑子按理来说也有信息进去并且被处理,那么现在为什么只有这个脑子的信息被体验到了?(这句话是自言自语的形式)
如果我问,为什么我在体验我?那么第一个“我”对应的是这个大脑。
所谓的情侣连心,感觉就会像自己(的另一部分)和自己谈恋爱?
我们。
无论如何,如果一个脑子要问“我是谁”,那么答案只能是那个脑子——毕竟问题其实是它在问。
比如:意识是投射在脑子上的,可是为什么我能看见这个现象?
不对,脑子可以想象自己是另外一个东西,这时候那个问题的答案不是那个脑子,
比如:我的身体是棕色的,我曾是美国总统,我是谁?答案是奥巴马。
也不对,对于意识体验问题,还是那样,如果把现象看作脑子之外的事实,那么脑子虚构的那个“我”仍是它自身。
为什么我能感受到我的笔记?
为什么一切都有含义?《深入大脑》把教授黑板上的Meaning误解成了意义,但那应该是含义。
为什么只有这个脑子的意识体验?因为这个脑子只知道这个脑子有意识体验,不知道别的脑子是否有意识体验。
再理一下,意识的两大问题:1 在体验中的性质(现象) 2 主观性(后文中发现,当我用这个词时,同时想说“被锁定的感觉(选择性)”和(符合这个词更准确定义的)“主观性”)
对于现象性质,不只意识体验和实际的物相比似乎截然不同,而且就连视觉和听觉、和笔记的感觉都截然不同。
对于主观性:
站在大脑自身的角度上,问为什么我是我,没有问题;站在纯客观的角度上,问为什么我是我,才有问题。
为什么它能感受到我的笔记?我为什么会知道它的存在?
既然我知道它的存在,它必然和我有联系——那么它其实是我。
还是不对,假如比如有人偷偷在我眼睛里植入了摄像头之类的,那么那个它确实变成了外在的,它不是我。
“为什么只能体验到这个人的意识?”,这个问题对于一个处于更宏观位置上的主体来说是不存在的,它显然应该知道世界上并不只有这一个脑子,并且都能体验到——有没有一个主体正在体验所有脑子体验着的内容的总和?
如果存在一个外在的主体,当它的视角进入一个个体的人时,只会听到“为什么只有我”这样的问题,因为问题产生于一个个体的脑中。
所有的问题都是在单个脑子中产生的。
笔记和视觉、听觉的本质是神经波动,是与现象体验无关的。
这他妈的傻逼鸟问题,头都要想破了。
每个人都有意识,而众多脑子都不互相连接,那么每个人的意识体验必然是相互隔绝的——除非脑机技术发展了。
既然是隔绝的,视角间是不可能重叠的。
某种程度上之前感到的问题在于:怎么可能同时有两个主观视角?
回到之前的一个说法:意识体验i是“被召唤出来的”。
“红色的样子”中,“的样子”的神经相关物是什么?
既然我们可以说“红色究竟是什么样子,无法用语言来描述”,那么是什么让语言无法描述?它必然确实存在,语言为什么不能描述这个东西?
一个神经元“闪了一下”,为什么我说“我知道这是红色的,但我不能描述红色的样子。”
好吧,有意思,似乎这其实只是一个语言的问题,一个方形是什么样子的——四根互相垂直的直线;垂直是什么样子的?90度是什么样子的?直线是什么样子的?相交是什么样子的?点是什么样子的?
我之前认为,意识体验对应的是“的样子”,但是实际上它对应的是“红色”
——如此一来,没有意识体验这个东西?它只是我语言的构建?
——总的来说,我们以为自己体验到了大脑体验不到的东西,那是不可能的,如果我们“通过经验”说那样的东西存在,那么什么让大脑知道了这个经验呢?或者要么它根本就不存在。再或者脑子里可能真的有两级意识体验器官?——不然就真的只是语言的构建。
再或者,“红色的样子”的神经相关物是意识信息,“我知觉上知道的红色”对应的则是我们说出来的话。
但是有没有另一种可能:脑子能知道有这么一种东西,它能体验到,而且不能用语言描述,只是把它叫做“意识体验”,唯一的不同在于,它体验到的东西和那个它体验不到的东西实际上不是一回事?
那样的话意识体验就像一层滤镜蒙在我们的意识上,它的内容和我们的意识没有任何区别,但是形式完全不同。——但这样以来的确就完全达到我们的边界了,我们不可能去真正体验那个东西,实际上那是在我们身外的,我们以为我们体验到了,但其实我们根本体验不到。
闭上眼睛,但是用力抬高眉毛做出假装睁眼的动作,我们就会有那种确实看到了什么的感觉。
如果那样的东西存在,意识体验存在,它需要一个主体吗?他是“被体验到”的吗?
这个问题暂时到这了,到边界了。接下来思考主体性(到这里仍用了错误的词)。
这是一种“锁定”的感觉。
似乎可以用相似的思路去解决,
当我说“我被锁定在这个人身上”,实际上只能说的是大脑的某一部分被锁定在这个人身上。
那样的话如果真的有一个主体遇到了被锁定在我身上的问题,那么起码我要处理的是它的问题而不是我的问题。那个东西不可能是我,我最多只能站在它的角度来考虑。
(洗了个澡)
我会有“被选中”的感觉,但每个人都会有这种感觉,这种感觉仅仅来源于“为什么我体验不到别人的意识?”——这个问题本身其实是不严谨的,它应该被表达成“我什么我的脑子接收不到来自别人感受器的神经信号?”,而这样一来这个问题就不成问题了。同样,至于是否真的有一个外在的,另一个主体,它被锁定到我身上,那是它的问题,而且我怎么可能知道它被锁定到我身上?如果它实际上正同时体验着所有人的体验呢?那样的话之前提过了,它也许能做到,但我一定做不到。另外,如果大脑能做到互联,这样的问题也将立刻不存在。
其实实际上,也许,“它只锁定在我身上”确实是不可能的,它只能锁定在所有人身上(那样也就不能叫“锁定”了),只不过那种体验(如果存在的话),我们绝对不会有,因为它不处于我们的物理世界中。
之前说要解决“主观性”,但看来我想说的是关于“被锁定”的问题,不过,当“主观性”在语法上用对的时候,仍能成为一个另外的问题。
主谓结构是否只能对应于物理事件?意识体验不像一个物理事件。非物理的事件中还有主体吗?像之前说的,意识体验不需要主体。意识体验只是一个事实。
这样的话,前面所有说到的“它”都是不存在的。
快十点半了,今天就到这吧,Stephen's Sausage Roll果然让我更有勇气挑战逻辑问题了。
——在问出“我”为什么是“我”这句话的过程中,在两个“我”之间,脑子已经切换了自己的身份。